桂花土陶是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
更新时间:2019-06-05 09:48:09
桂花土陶是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,是指彭州市桂花镇的传统制陶工艺。根据文献记载,桂花土陶具有悠久的传统和历史,《彭县志》即说,在明代...
桂花土陶是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,是指彭州市桂花镇的传统制陶工艺。根据文献记载,桂花土陶具有悠久的传统和历史,《彭县志》即说,在明代嘉靖三年(公元1523年),桂花镇的土陶生产已经形成规模。现存桂花镇瓦子村龙窑窑址,就是嘉靖年间当地人烧陶制陶的有力见证。
四百多年间,桂花土陶经历过怎样的历史变迁和风风雨雨呢?根据已有文献记载,在明代以前,桂花镇虽有零星的土陶作坊,但生产量还不大,产品也比较单一。直至明代嘉靖二年,桂花土陶的生产才形成规模。从烧制土陶的民窑数量来看,清光绪年间,桂花镇有烧制土陶的民窑数十座,所烧制的日用品和琉璃瓦造型优美、质地精良,远销川西各地。清宣统二年,规模进一步扩大,发展到大窑3座、窑户40余户、产品多为缸、坛、盆、罐和庙堂饰品等。民国三十七年的统计数据更为惊人,达到大窑7座、小窑50余座、窑户100余户、从业工人260余人,产品除销往雅安、重庆、西昌等地,还远销至甘肃及山西等省外地区。
桂花土陶从创烧的那一刻起,就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紧密结合,因此它的产品广受人民大众的喜爱和欢迎。